Spiga

垂直搜索——搜索引擎的下一个角力场

2009年春节期间,微软Live Search推出“春节搜索”产品,围绕着春节的民俗及国人此间的衣食住行做足文章,搜索主题范围包括火车票、春联、春晚、购物、吃喝玩乐、交通出行等,页面上再配以喜洋洋的大红色调,显得极富中国特色。“春节搜索”服务的推出立刻成为国内搜索引擎行业的一条重要消息,也使得有关搜索引擎垂直化的讨论热度更高。

作为软件行业的全球老大,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微软一直表现得没那么先锋,拿得出手的几乎只剩下了IE浏览器。而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服务公司在网络广告市场上得到的巨额回报,难免会让微软眼红,无奈微软在技术与经营策略方面均不如人家,旗下的Live搜索引擎所占市场份额,与Google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也就只好在郁闷中寻找突破的方向。一年多以前,财大气粗的微软抛出对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的收购方案,希望以此在互联网行业实现突围,有人说微软之所以选择雅虎,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雅虎的搜索技术及在搜索引擎网络广告市场上老二的位置,可惜雅虎的那位华人同胞杨致远也牛得很,愣是没让对方得逞。微软在随后选出收购失败的同时,也表明将要加大对自己的Live Search加大研发与推广力度。

##CONTINUE##

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为50.2亿元,借助08年的一些突发事件,搜索引擎服务的媒体价值得到了升华,但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也似乎开始进入百度和谷歌双寡头垄断的时代。据艾瑞(iresearch)公司的调查统计,百度和谷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3.5%27.3%,二者之和超过了90%,紧随其后的中国雅虎与搜狗,营收份额分别只有6.2%1%,微软的Live Search基本排不上号。一边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一边是巨大的利益蛋糕诱惑,在百度和谷歌之后的搜索引擎二线运营商困顿中,纷纷依托自身可利用的优势,于转型中谋求突破。阿里巴巴集团把旗下的中国雅虎与口碑网整合,宣布进军细分的生活搜索市场;网易有道也在低调中开始向购物搜索发力,希望抢在别人前头先吃得一杯羹;中搜更是转型为个人门户平台。总的来说,垂直搜索是二线运营商开始主攻的一个重要方向,细分市场成为接下来争夺的焦点。这一次微软推出“春节搜索”,便是一次市场细分的结果。

中国的春运历来是全世界时间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交通出行是此时最令国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如果超大规模的交通运输量,必然带来用户在网络上对其的巨大关注,在一票难求的背景下,每天到网上搜索车票、淘票的人数也将是巨量的。瞄准这一需求而推出“火车票票务搜索”服务,注重车票转让的信息,势必引发无数的关注与应用。“春节搜索”还特别针对数亿国民对央视春晚的关注,推出名为“人立方”的服务,将春晚热门人物赵本山、宋祖英、周杰伦等列入其中,点击关系网中的任何一个人名,系统随后即会列出与之有联系的一些人与事,譬如点击“赵本山”,搜索结果中便会分类呈现有关于他本人及关系网中的一些人(如“小沈阳”)的信息,让用户可以通过此服务对所搜的人物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此外,春联、送礼等方面的搜索服务也做得颇具特色。看来这一次微软是认真动了一番脑筋,瞄准特别的市场,选择特别的时机,做了一个特别的市场介入。

网络海洋中,信息泛滥,以关键词字段搜索技术进行搜索,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获得想要的信息带来方便,但在搜索结果的页面上,呈现出来的仍然是鱼龙混杂的信息。而以行业应用和行业信息整合搜索为特性的垂直搜索,是传统搜索引擎的细分和延伸,它使搜索的结果更加专业、精准,信息深度也大大加强,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自然也好很多。有些研究机构称,2009年将会迎来垂直搜索的春天,姑且不论这样的说法是否言过其辞,至少目前国内上百家的垂直搜索网站存在的事实,也说明这将是今后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们角力的又一个重要战场。

2009219

柏林电影节之际说说《梅兰芳》

新一场的柏林电影节,正在春寒料峭的季节里热热闹闹地行礼如仪。《梅兰芳》是入围之中竞赛单元唯一的华语片,在国内院线退场之后,各位核心主创正转战外邦,开展新一轮宣传攻势。今天网上的消息说,主演章子怡还获得了相当的礼遇,让人为华语电影和电影人今天的地位不禁有些振奋。想起两个月前看完《梅兰芳》之后,一直有说点什么的冲动在,只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把念头给湮没了,今天抽空说上几句,也算是为荒废已有些时日的博客贴上新一年的头篇文章。

去年的126日,朋友送票力邀,于是去看了《梅兰芳》。

看不看这个片子,心里面其实是有点犹豫的,也许这样的犹豫反而来自于对陈凯歌导演的一种关注。陈导的大作此前我看过5部,老实说,最喜欢的还是《霸王别姬》,做得相当打动人心;而最失望的当然是《无极》,好似就为了赶个武侠商业大片的风潮,制造出来的也就是一种纯粹的商业味道官能刺激,尤其是被胡戈这位有才的能人恶搞成馒头血案之后,几乎就已经彻底地沦为笑柄。作为第五代导演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导一向以影片中的人文思考见长,而近几年,说句不好听的话,自从与陈红做起了夫妻档,作品的艺术水准几乎就是在直线下降,所以,面对《无极》之后的《梅兰芳》,尽管冲着梅大师的名头,已经是极应该买票进场的,但想到近年于艺术和商业之间挣扎困顿的陈大导演,又不禁有些踌躇。

##CONTINUE##

意料之中却又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梅兰芳》这一回想法很多,不只是艺术与商业,还拉进来政治,试图在艺术、商业和政治三头讨好。全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段三种类型,第一段是艺术片,时间划定在黎明出场之前,大约40分钟,讲的是青少年时期的畹华,也是全片最值得看的部分,只有在这一节,方能找到一些陈导在《霸王别姬》里面展示出来的才华;第二段是商业片,主角是梅兰芳与“冬皇”孟小冬,也就是黎明与章子怡,大明星+婚外情,十足的商业味道;第三段是政治片,从梅孟二人分手到影片结束,内容涉及梅大师在日寇的威逼利诱,甚至刀架脖子面前如何表现,以及将京剧国粹远播美利坚的故事,不光是情节的安排,即使在某些镜头画面的处理方面,和咱老百姓此前看过的那许多英雄影片非常的相似,或者正是这种政治味道,为被向来政治氛围浓厚的柏林影展相中增加了筹码。这么说,并没有对梅大师当年的爱国举动不敬的意思,我个人对其一向是尊崇的,或许原因在于对影片寄托的一种期待,希望看到作为一个“人”、一个艺术大师的梅兰芳,而非意识形态层面的英雄人物。所以,不客气的说,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个人觉得也就三分之一场的精彩,看过前40分钟便可以抬脚走出电影院了。

很难不把《梅兰芳》和《霸王别姬》相比。它们一样包含着丰富的京剧元素,主角是京剧界成名成家的角儿,而且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在社会剧烈动荡、变迁和战乱之下,横跨几十年,涉及晚清、军阀割据、民国、抗日战争等上世纪上半叶,《霸王别姬》更长,一直到了文革结束,对包藏在人性中的沉溺、背叛这两种元素做了深刻而又本真的讲述;《梅兰芳》则关照到那个年月里戏子这个“下九流”阶层的自重、自觉、上进,主题显得没有那么边缘化,同时,对演艺圈生态的揭示会较《霸王别姬》多得多。就两位主角的性格特质来说,《霸王别姬》的前部分大段展现戏班学戏的经历,特别展现了小豆子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氛围中,于逼迫之下如何阉割掉男儿郎的自我性别认识,顺从梨园行的规矩,修炼成雌雄莫辩的“女娇娥”,乃至台上台下对“霸王”一往情深的虞姬,“从一而终”;《梅兰芳》的前面部分则对畹华在那个新思想飞扬的年代,接受新思想并革新梨园行的老传统着墨不少;简单来说,同是旦角名伶,程蝶衣与梅兰芳一个顺从传统,一个大胆革新。当然,在人物塑造方面,一个真实而名声显赫的人物,留给导演或者演员的创作空间其实比较小,从这点说,《霸王别姬》又更便于发挥了。京剧元素是两个片子共有的一大特点,《霸王别姬》里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京剧戏,正好是梅兰芳大师的代表作《贵妃醉酒》,张国荣亲自上阵,把程蝶衣的心无旁骛,沉醉于角色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深刻地体现了沉溺的主题,也许是因为这场戏太经典,所以在《梅兰芳》中,这一曲梅派最出名的作品却没有正规的舞台表演镜头出现,只有一场茶馆里头蹩脚的演员蹩脚的模仿,套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那整个就是山寨版的《贵妃醉酒》,而且很雷很山寨。不过,《梅兰芳》里头印象最深的是那场“黛玉葬花”的戏,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个忧愁的转身,随着镜头的拉远而逐渐显现出来的空旷的舞台,让人立刻联想到一份孤独。

再来说说片子里面的演员。黎明既然是主角,那就先从他说起。老实说,对于黎明在香港娱乐圈的天王地位,除了找到人家家底殷实,有足够的钱来使劲砸之外,实在不晓得还有什么理由。他的歌就不用说了,除了是公认的唱功最烂“天王”,还是跑调大王;就拿演技来说,看过他的几部戏,就没觉得不做作,这一回演起梅兰芳来,也有点“涛声依旧”的感觉,不过,原本是人家吃饭资本的那张脸蛋,似乎已经被岁月雕琢出了太多的痕迹,影片中给了黎明很多特写镜头,那张有些发福的大脸,每一次看到都让我我仿佛有点噩梦般的感觉,支叹岁月的残酷。而在同样一部影片中碰上孙红雷、王学圻那样的实力派,比较之下,越发显得黎明大哥的没料了。“老戏骨”王学圻自不必说,将个“伶界大王”十三燕的精气神演得十足,足可以说是一个人撑了前40分钟的半边天。孙红雷这一次的表现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也许是外型的原因,以往孙红雷大多出演反派,譬如杀手、黑社会老大之类,我想观众对他最深刻的印象主要是穷凶极恶的歹徒,然而这一次他出演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还是喝过洋墨水的,虽说刚出场的时候,没太能适应他演的邱如白,但随着故事的发展,特别是最后落魄的老年知识分子形象,已经完全见不到孙身上的那种凶悍特质,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也正是在邱如白这个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霸王别姬》中极力揭示的“沉溺”这种人性元素,邱如白也仿佛是一个不疯魔不存活的主,这种观赏体验,显然与孙红雷的上乘表演分不开。

最后来讲几句貌似题外的话。此前有报道说陈导自个儿表示“我陈凯歌这一生都是用来装梅兰芳的,一点也不装我自己”,话一出口,坊间便有议论纷纷,不少人觉得这话说得很假、很雷,难道陈大导演也已经有点不疯魔不存活,变作超级粉丝了吗?不过对于艺术方面的东西向来是有些见仁见智的,而且处于眼球经济当道,语求惊人、雷人的当下,这些个言语,无论癫狂与否,权当促销娱乐,立马会被新一波促销的推到沙滩上晒死,也许,这就是这个浅薄的娱乐时代促使我们产生的一点浅薄的娱乐态度。

20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