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都泡在化学系,参加首届化学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毕业3年了,好像还是头一次回来连续几天参加这种学术研讨活动。
除开一系列的报告、研讨等学术活动,这一次的论坛,还有一个主题是纪念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建设20周年和唐力教授从教50周年。那么,今天在这里想说说的,也主要是唐力老师。
任何一件事情做了50年,都可谓不易,何况唐老师的这一路,是从那样的一个年代走来。我在为唐老师的纪念画册撰写文稿时说:“50年的教育人生,若非亲历者,也许很难完全体会到个中滋味,很难想象出那需要怎样的坚持与信念。”从1983~2003,“中学化学程序启发教学”实验研究,寒来暑往一做就是20年,涉及到20多个省市的近400所学校。一种教学模式的实验能够推广到这样的程度,真的称得上罕见,尤其是放到现今这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之下,更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单凭这一点,唐老师就足以获得大家的尊敬。
##CONTINUE##
很遗憾我没有能赶得上他最风风火火的年月,当我来到桂林念书之时,他已退休好些年,程序启发教学的实验也已接近尾声,特别是在当时刚刚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的喧嚣中,逐渐被湮没。所以,我们对于程序启发教学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窥豹一斑的程度。不过幸运的是唐老师还是我们的任课老师,给我们上《化学建模》和《化学教育研究方法》两门课,我们也就得以有机会和这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长者近距离地接触,并聆听他的教诲。
作为一个50年代的大学生,一个从苦难的年月中奋斗出来的湖湘学子,唐老师身上分明透着那辈人的认真与耿直,以及湖南人那种敢想、敢干又执拗的劲儿。即便已经年届七十,在给我们这些小萝卜头上课的时候,也都是极认真。认真地备课,每一次都是用PPT课件来展示,而且还自编了几百页的讲义;认真地上课,每一次都是早早地来,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还耐心地回答我们的提问;认真地批改作业,我们交上去的课程论文,从观点到表达,他都耐心地批改和指正,那白纸上批注的红字,每一个都呈锯齿状,都是他用有些颤抖的手写下的,每次看到这些批改,我都感动不已。昨天与特意从河南赶过来的师兄交流,他告诉我一件往事,当年在柳州做教学实践指导的时候,柳州方面帮他们报销了153块钱住宿费,回到桂林,唐老师为这事教育了他们近2个小时,还叫他们到柳州去把钱还给人家。
而令我深感钦佩的,还有唐老师对新事物的接纳态度。据说从60岁左右开始,他的办公很多就是放在电脑上来进行了,以60岁的年龄开始学习五笔打字、文档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等这些计算机方面的操作,上课、讲学的时候基本上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再后来就是网络,电子邮件使用得非常频繁,甚至还有MSN号,常在网上与在广州的儿子、孙子语音。尽管他自身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的创立者,20年的研究与实践也已经能算得上是轰轰烈烈,但面对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他没有表现出一般老年人常有的保守态度,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思想与观念,还曾经带着我们几个同学一起来做探究活动,仔细打磨一些科学探究的案例。
这一次做纪念画册,我因为要弄其中的文本内容,也就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他老人家,更发觉了他这70多年人生道路的成就与不易。所以,在纪念画册的最后,我做了这样的概况“回望他50年的辉煌成就,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关键词:兴趣、信念、研究、践行。因为有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虔诚热爱,才有了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浓厚兴趣与执着信念,才会毅然几十年如一日,对教学改革进行严谨笃实的深入研究,才会不惧一切困难,积极践行自己的想法,并将书斋里的理论思考落实到真实、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而实现他始终怀揣于心的育人理想。”
最后再说说这次纪念会吧。所谓的纪念会,其实只不过是夹杂在研讨论坛中的一个不足半小时的简单仪式而已,与想象中的情景相去甚远,和他老人家在过去50年中付出的种种努力比较起来,实在显得寒碜了些。然而,即便简单如此,筹备时候都还传出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不禁更让人有种心酸的感觉。一次纪念会,实在不应该承载那么多复杂的幕后,面对一位前辈长者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应该是一种崇敬的心情。也许是又一次“理想主义的毛病”发作,所以,我只是单纯的抱着对唐老师的敬仰去参加,只是单纯的希望这样能给他老人家,带去一点点心灵的安慰。
0 评论:
发表评论